让本土中医药老字号传承更永久
发布日期:2022-06-03
信息来源:
【字体:

2020年九江市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传统医药的九江庆余堂祖传中医药位列其中。

九江庆余堂是我国中医药南方流派的代表,是我国中医外科宗师陈实功(1555~1636年) “正宗派”学术思想为代表的重要传承者。1810年(清·嘉庆)庆余堂第一代传承人张鷟翼对《中医外科正宗》进行了第一次重订、梓行,这为我国后期在中医药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庆余堂的发展与中医外科学术密不可分,历经210余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潜藏着诸多文化遗产和祖方验方,具有我国中医药传统制药工艺及祖方产品,也将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显示出更大的市场需求。

据史料记载:1810年(清·嘉庆)庆余堂第一代传人代表张鷟翼对(明·陈实功)著作《外科正宗》进行了重订、梓行,迄今212年。庆余堂第二代传人张万春,生于中清,是民间中医药四大门派之首,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据《医学论文》《杭州府志》史料记载: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以张万春命名的万春农场种植的南方中药材专供皇室和广为医家采用,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誉。清·光绪壬申年光绪皇帝御赐《庆余堂》匾额,现存于江西滕王阁圣旨博物馆。

庆余堂第三代传人张本泰 1860年生,师承张万春。1895年,张本泰被师傅安排在南京“庆余堂”药铺打理药材生意,后接手庆余堂。1936年冬,为躲避战乱,庆余堂第三代传人张本泰携全部家人坐船顺长江沿水路到九江,庆余堂药铺也由南京迁入九江,原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大中路474号,开始了在九江开设庆余堂国药号和坐诊服务。庆余堂以中医外科和优质中药饮片著名,20世纪30-40年代,庆余堂在九江成功创办了“张一刀”字号,当时,沿长江重庆至上海72家药铺无庆余堂“张一刀”字号的中药饮片不售纳。

庆余堂第四代传人张存兴1890年生,自幼随父亲张本泰学徒。南京沦陷后,九江庆余堂接收南京来九江寻求庇护的难民200余人,深受百姓赞扬。

20世纪30年代末,庆余堂第五代传人张仁海参军新编六师,后任上海地下党团级干部,是上海市第一任公安局长陆政、第一任消防书记吴桐生、温州市第一任邮政局长赵万海的入党介绍人。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是张仁海领导,江西省委主席邵式平是张仁海亲密战友。第五代传人张仁山以中医学为主。当时,两位少爷名声大噪,直到今天“人山、人海(仁山、仁海的谐音称呼)”名号还广为人知。

20世纪50年代,庆余堂创办了九江甘棠、滨兴、盆浦城市卫生院和十里农村卫生院,即现在的浔阳区人民医院,濂溪区人民医院。

1956年为响应国家公私合营政策,庆余堂全部资产无条件交给了国家,36名药工分流到九江新成立的药材公司工作,医生分配到九江甘棠医院(即现在的浔阳区人民医院)工作,至此,庆余堂暂停歇业。

1956年公私合营暂停歇业后,第五代张仁海、张仁山及第六代传人“关门弟子”陈立云、女弟子杨万珍分配在九江甘棠医院(即现在的浔阳区人民医院)从事医疗岗位工作,第六代嫡系传人张义有分配在九江市濂溪区红十字医院从事医疗岗位工作,第七代传人张忠霖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外科医理和药理技术。

2017年9月,歇业61年的庆余堂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重振开业,五年来,北京庆余堂、荆州庆余堂、日照庆余堂、山东威海等庆余堂相继开业。如今,第六代传人陈立云、杨万珍;第七代传人张忠霖已回到庆余堂从事医疗岗位工作,第八代传人张凌尧已开始随父张忠霖学习传承技术。

九江庆余堂中医药有限公司,地处九江市浔阳区。九江地处庐山、鄱阳湖和长江,地势低平多湖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肥沃的大地生长着400余味中药材,是天然的中药材博物馆,这为庆余堂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此外,九江交通方便,长江横跨九江,九江港上通川鄂、下达苏沪、纵贯南北,可通南京、武汉、长沙、合肥、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为庆余堂迁址九江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庆余堂以《中医外科正宗》为重点的学术和药材传统炮制记忆已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庆余堂为我国传统家族性企业,世代秉承“修和仁德术、济世存心知”堂规祖训,经几百年的发展,庆余堂部分祖方以开发为产品走向了市场,因效果突出,赢得了社会广泛欢迎,也为我国中医药外科理论和临床诊疗不断总结经验。

庆余堂已走过200余年,历经了八代传承,是我国中医药外科学术的传承者、倡导者,它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中医药“活起来”,让文化自信“传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